2021年1月26日,由陕西省政协主管、主办的《各界导报》,以“天和防务:以‘数字秦岭’助力秦岭生态文明建设”为题,以1/2版的篇幅对天和防务数字秦岭示范项目进行了报道。现转载如下:
一座大秦岭,世代中华情。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指出: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对确保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结合多年来生态环境研究成果与秦岭保护的现实需求,一码中内部资料今日头条按照“人防、物防、技防”三防合一的基本思路,于2016年先期启动了“数字秦岭”示范工程,积极探索以硬科技引领和带动秦岭生态保护区域和贫困山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和模式。
“数字秦岭”:构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一张图”
“数字秦岭”的基本目标是构建面向秦岭陕西段5.9万平方公里国土级的“全域栅格化立体感知和大数据服务体系”,覆盖水下、地面、林地、矿产、低空、气象、电磁频谱等物理空间,通过将秦岭地区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矿、气象、土壤、生物资源等的数字化和资源透明化建设,构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一张图”。
按照“整治到位、修复到位、保护到位”的原则,加强对秦岭“五乱”治理和整治效果的巩固,实行常态化监测管理,采用5G物联智能化手段,打造秦岭生态保护的“人防、物防、技防”三防合一的高效管理体系,为秦岭构建一道全新的智慧安全屏障。
通过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智能算法分析、自动告警、终端执法APP等先进技术运用,实现“机器换人”,补齐人防手段短板。通过信息系统的业务流程设计,自上而下将负有秦岭生态保护职责的网格员、相关部门、相关支撑服务体系、沿山各镇街的相关业务和工作流程纳入“数字秦岭”系统,实现联防联控,打破各部门之间的业务壁垒。
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文明建设协同发展,“数字秦岭”将环境保护、生态资源、数字乡村、城市管理、产业发展等业务关联部分合理统筹,打造智慧支撑、全面动员的典型示范,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树立了标杆。
“数字秦岭”:用硬核技术支撑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当好秦岭卫士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绝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系统工程。“数字秦岭”利用5G物联网技术,对秦岭各个山墚、沟谷、峪口进行智能环境监测,及时预警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用硬核技术支撑高质量保护秦岭生态环境。
——采用卫星遥感影像分析,对辖区内卫星影像图斑进行周期性对比分析,获取秦岭保护的综合态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一张图”的底图;
——采用固定翼无人机,分区域、分时段,按照规划线路进行空中巡航,对监测区域进行航拍影像分析,作为地面监测和应急指挥的补充手段,实现联防联控联保,将违法行为控制在事前,精准高效巩固“五乱”治理成果,实现违法违建“零增长”;
——采用微波、气象、声学、光学等多种传感器进行“智能哨兵”合理布设,实时采集各类有关秦岭保护的数据信息,对感知数据进行实时计算与分析,对图像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同时结合业务规则信息,快速发现传感设备监视区域内的“五乱”行为,以及对地质灾害、森林防火等突发事件及时预警,宛若一个哨兵一样对区域内的一草一木及进入者进行监测并及时做预警警报处理。既保证了功能上的高可用性,又避免了重复建设,有效降低了建设、运维和管理成本。
——综合运用前端边缘计算和后台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智能平台对遥感数据、无人机巡查数据、智能哨兵所获取的各类监测数据进行分类识别、违法行为分析和自动告警,最大限度减少业务流程中“人”的影响因素。
——通过“数字秦岭”信息平台,将网格员、国土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旅游、林业和生物多样性等行业管理部门的相关业务全部纳入“数字秦岭”系统,实现对数据的显示、存储、分析、告警、派单、统计分析、业务闭环等处理,探索陕西环境治理体系和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模式。
通过“数字秦岭”全域监测系统,形成网格化全域覆盖,无盲点监测,确保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区内的山、水、林、田、湖、草都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当好“秦岭卫士”。
目前,“数字秦岭”已在西安高新区、鄠邑区等落地示范。省人大常委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委员会、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等多次指导“数字秦岭”示范工作,要求强化科技引领,促进秦岭生态环境治理水平有效提升。
“数字秦岭”: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巩固脱贫成果
秦岭区域6市38县(区)为秦岭保护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秦巴山区是集中连片的贫困区之一。精准脱贫后,如何实现秦岭山区的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问题,这不仅关系着秦岭地区社会协调发展问题,而且关系到关中平原永续发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资源涵养问题。
与全国农村大部分地区一样,资金、管理、技术、人才等是制约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秦岭区域内居民居住分散、交通信息闭塞等,致使基层组织和行政治理方面比平原地区更加困难、成本更高。
依托“数字秦岭”项目建设,通过科技、人才、资金、项目的投入,全面提升秦岭地区的信息化基础水平,让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秦岭地区的精准脱贫工作中发挥核心作用,可有效补齐区域内居民居住分散、交通信息闭塞的短板,推动资金、管理、技术、人才等要素更多配置到农村,带动乡村旅游、农产品线上交易,通过直播和录播等多种形式推动农技传播和农业知识科普。
即使是偏远地区的农民,也能通过手机接受农业专家指导,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同时,也可通过APP服务平台和微信公众号及抖音等平台,畅通农林牧等特色产品的销售渠道,提供数字物流服务,为乡村发展强筋健骨、输血造血。
也可通过“互联网+”“智能+”全面接入生态旅游、健康医疗、教育培训,促进秦岭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和高价值产品输出;同时将关中地区的智力资源、人才资源、教育资源、社会发展溢出的绿色产业资源引入秦岭地区,实现资源的双向流通。
此外,还可以通过5G物联网技术把党和政府的惠民利民政策在第一时间传递到千家万户,把广大村民紧密地联系在党和政府的周围,打通社会治理和农技推广应用的“最后一公里”,走出一条生态环境高质量保护与秦岭山区乡村振兴的双赢之路。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